(三百一十九) 一回辦展,竟愛上西班牙的魚骨天線、鐡閘 & 石油氣罐...

這兩年騎「冰窗花」飛過一站再一站,地域展館在變,可初心皆一致:藉由冰窗花推動環保及廣傳「水的信息」、「 水的智慧」。坦白說,「水」一直是我的善知識。見賢思齊,就是要學習水的柔軟與智慧嘛;但講再多也不及行動開來,對嗎?哼,想不到今回在西班牙阿利坎特,天賜良緣給我好好歷練。短居一個半月,從首天的「不知所措」,到漸進式如「水」般溶入;說明沒啥不可能。倒帶回看,確是一步一驚心!

猶記得,西班牙朋友某天來接我們時,率直問:「你們好歹是旅客,為何不住旅遊區,而住這……」問得好,這同是我心底纏繞的問句。尤其當熱辣滾燙時更質疑:「何解要住這區?」因大清早已為自己套以旅客標籤:旅客住酒店、酒店有空調、空調定舒適……何其順理成章,故當跌入這沒空調的平民區時,登時接受不來。原因?當然是直白不過的「慳得就慳」啦。

好了,還是先形容一下我們的民宿。嗯,腦內奔出一「聯想」:秀茂坪。這一說香港人應較有概念。說準確些,大概是七、八十年代的公屋秀茂坪。因整區仍滿是「魚骨天線、鐡閘、石油氣罐」呢。大概近這五十年,香港市民只能於展覽館或懷舊劇中才可一睹這三項歷史珍品。而五十年前隨處可見的垃圾場景,同樣於這社區上演。

據了解這區住進很多新移民,大多是摩納哥與非洲人。因上一代沒受正規教育,故生活比較亂來。小孩隨地丟垃圾,全因父母也同樣邊吃水果,邊任意丟水果皮。而正因這地非旅遊熱點,政府明顯不重視其衛生情況。一週才見掃街車偶爾出動。故以「污煙瘴氣」來形容這區,絕不為過。但難道這地域不在同一天空下?太陽還是沒分別普照各人、雨水甘露照樣下,我可以超越「外相」來感悟一體嗎?瞬間彷彿領會神旨,頓感心寬!

事實上,人的適應力著實蠻強。住進秀茂坪一週後我已跟街坊相處融洽,出入打招呼、買菜時比手畫腳笑呵呵。在繁花旅遊區看盡的光鮮亮麗,有時也不及樸實面貌來得真摰。漸漸地,無論是進出超市或搭公車,四周擠著黝黑的摩納哥人,我也自如地跟大家以眼神問好。他們其實挺友善純真的,只是向來鮮被世人所接受。但當我敞開心扉,以真誠直視對方時,他們會先點頭、再回報窩心微笑。試多了,我每天更熱切跳上大街,跟擦身而過的每位真心交流。忽地感覺暖流已靜悄悄注入平民區。嗯,外境沒變,那究竟是什麼在起作用?

離開前,西班牙好友要我吐感言。哈哈,從首天的格格不入,至四十餘天後要拜別時,內心竟依依不捨。因這地道平民區給我見證到踏實的坦率無華、真與善,足以勾勒出大同世界下之「另一種美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