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三百零一) 有把握、沒把握?

(三百零一) 有把握、沒把握?

近日一同修之分享像是百姓尋常事,但光用聽的已感極具啟發意味。果然,法遍一切處,時刻在展示,看官能否慢下來用心細味也。先來聊聊同修之感言:「平日沒特別境況,一切相安無事。可每當遇到自己沒把握的事但又必須去做時,整個人登時換上焦急陣式,又慌又亂;終日左思右想,無法安住於當下。總之,自己完全像變了另一個人,急得不知所措。」真多得這趣味題,速問共修學員們:「嗯,為何做把握事即好端端、面對所謂之沒把握即心慌慌,其實是怕什麼?這心態反映哪內在運作程式需修正?」

有把握、沒把握?問題一拋出,大家熱鬧研討:「喜歡做有把握的,因較易成功、沒差錯。這無非欲得到事成後的認可及肯定。最好再添些掌聲,這便能讓自我沾沾自喜啦。不想面對沒把握的,就是怕稍有差池會丟臉。相對於討得掌聲之快慰,那自然欲退避三舍。背後的運作程式當然是討愛、愛面子加名利心這些啦。」沒錯,光愛做有把握事項,當然為貪求自我滿足感,不斷灌迷魂湯令自我優越感膨脹,如斯的「鞏固自我」是否跟「為道日損」這目標……開倒車?

還有一重點。當你一味挑有把握的來做而避開沒把握的,人便漸漸固步自封,生命潛能沒法彰顯。等同停止進步、終止成長;逐演化成另一具行尸走肉!可怕不? 於我而言,有因緣遇新挑戰,最好不過。若是完全陌生領域,才更增廣見聞,不是嗎?只要虛心學習,時刻用心進步自己,不獨可體會新事物,同時更可開拓無限視野及潛能,多好呢

其實,不妨細看「把握」二字,誰來把、握?自我嘛。說穿了,持續愛做把握事,全為表揚與鞏固自我;那走相反自然便是「淡化自我」。你只要明覺用心與當下脈動,合一地心流;那豈需加添一個人為的我在用頭腦盤算,多出一層把握不把握的「多此一舉」呢?這方向才是朝「無我」之境邁進。

另外,當對「無常」有基本認知後,更了知任何實相就是直接不過的「流動變化」,試問何來「把握」可言?沒把握,才突顯靈動多變,才夠精彩多姿呢。再者,一事之能成,絕非單一的緣,亦非你一己之功勞。從而更可深入體會「緣起」法。直如車子順利送客人赴目的地,難道車子中的螺絲釘會居功說自己「有把握」地達標嗎?

你看,有把握 / 沒把握,全是建構於「二元觀念」上,盡是人為的嘛。故單從這「把握」切入,既可超越二元、且可加強對「三法印」之深化理解,妙哉妙哉!當拋開人為立論之把握判別,自然省掉為達「結果」而做的「有所求」心態時刻身心對焦地明覺進行每步即可。沒了瞻前顧後之成惶成恐,更能全然享受過程,那處理任何事務皆能輕鬆自在,不是更賞心悅目嗎?不曉得大家聽懂多少,窗外松鼠奔來插話:「我只管每天到處玩,從沒考慮當天有否『把握』覓得美食,還不是天天樂陶陶,高智人類……好醒啦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