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心灵全球资讯网

高心灵全球资讯网

传播优质文化与智慧,利益个人、家庭、社会与生态。

(二十六) 巧遇北印校長

(二十六) 巧遇北印校長

旅遊的另類真樂趣,大抵是那些從天而降的特別禮遇,永遠叫人喜出望外。日記內一翻,又一可愛經歷:那年於北印,一趟問路、一念「西藏酥油茶」,結果巧妙地走進一藏民校長家作客,這次的奇遇竟是從搭錯巴士開始。 我大致可預估,姑勿論已遊過印度多少回,但對於我這超級路盲與懵字派,任再遊上一百趟,搭錯車仍是等閒事。那年要到達蘭莎拉,全因我太惦記西藏的種種,七彩經幡旗、藏香寺廟、酥油茶等,永遠令人嚮往。可體弱的我,西藏回不了,只好到類似的藏地回味一番。而這趟我選的巴士是對的,可惜卻沒留意日子,總之又是撞了板。幸上天適時地派來一位見義勇為,搖著餸籃的太太:「小姐,搭錯車嗎? 這小村的巴士是要看日子才搭對的。」光是她仁慈體恤的笑容已暖著我的心,我隱約看到她額上刻著「救星」二字,結果當然是她領著我去找對的巴士搭。 於找巴士途中,我好奇:「阿姨,何解你英語那麼了得? 我在北印鮮聽到那麼靈光的英語。」她謙遜道:「哪了得? 幸家父重視教育,一定要子女唸書。」「但阿姨只買菜弄飯,這流利英語,不教書挺浪費呢!
3 min read
(二十五) 與「甘地」有約

(二十五) 與「甘地」有約

印度國父- 聖雄甘地,不用我多說大家也清楚他是以一生,以個人之力抗拒專制、倡導「非暴力」主義,並成功帶領人民走向獨立之英雄。小妹遊印度其中一心頭好,便是到各地拜訪其博物館與故居,只想躍進時空迴廊,感受一下這位偉人的點點滴滴。於我個人而言,最為感動的莫過於他那一體大同的觀念,他一生致力尋求真理、尊重各宗教宗派;且貫徹並身體力行地以愛及和平教育人民,強調非以暴力達到一己之目的。光是這些特質,久已吸引著我,令我不惜千里迢迢要來個實地考察。 當走訪過幾所甘地博物館後,來到他於新德里的故居,本以為亦是類同的紡紗機或他的名言錄,豈料此回收穫的卻是另類驚喜。此所如他那樣平凡樸實的住所,甫入內已能感受到獨有的恬靜與祥和。當置身於其寢室、會議室,看著他的物件及各起居擺設時,彷彿仍能感受到當時的氛圍。 逛著逛著,逐來到一個介紹他生平事跡的展館,當我專注地看著他遇襲經過的圖文解說時,一導覽員殷切地上前詳述,她說得像當時身歷其境般:「於1948年1 月30日,他離開這個房子去參加一個祈禱會,他從來也不遲到的,但這回與部屬談論政事耽誤了,他遲了約五分鐘出門,故匆匆趕路,剛抵步便有人上前問好,誰知那便是要暗殺
3 min read
(五) 她看....她....看他/她

(五) 她看....她....看他/她

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到,這畫之特色,乃兩女主角坐於屋內,透過落地玻璃窗望向街外之一剎。「她看......她…...看他/她」,你只看到表面的她,你可透視她們內心嗎? 眼前的她與內在的她是否表裡合一,你難以得知......因當中架著一道驟似看不見但卻「存在」的「玻璃」! 每人背後皆有不同故事,但相信每人也欲與有緣人坦開心靡地交流。於時空交會的當下,你能否適時地當上這有緣人,便看你能否有穿透玻璃的異能。可前提是你願意先交出真誠信任予對方,耐心地當個聆聽者嗎? 用心的聆聽與分憂是布施,原來當你樂意關心別人,給予時間與愛心,你也可以穿透這無形屏障,直達人心。布施,不分時空地域,一切還不是從心出發。 100 cm x 80 cm, 布面油畫, 2016
1 min read
(二十四) 一切何用太執著

(二十四) 一切何用太執著

自從上幾回一不小心拉開「印度遊」這抽屜後,腦內不斷湧現多年來遊印度之種種見聞。回頭細數,小妹首次踏足這片地,乃2006年,而這十年內,已走訪過不下好幾回。坦白說,遊印度既勞累且艱辛,每次離去時總斷言以後再不赴這鬼地方! 可恨沒多久還是「心思思」,任誰幾句慫恿話,還是興沖沖地結伴直奔回去。直如旅遊宣傳標語:「印度,一個『不可思議』的國家」, 若非親身領受,實難以想像其吸引力之深遠莫測。 於苦思狂想下,我大抵想到些眉目:「亂」乃印度特色,交通永遠混亂;若委託印人辦事,應有心理準備,什麼速效、高標準需大為下調;但從任何的亂當中,同時亦窺見其亂中有序、從容不迫的睿智。任你再緊張、再情勢危急,每到三點三下午茶時段,所有忙碌人兒,均會放下手頭要務,輕鬆地呷口印度奶茶、嚼些甜點、鬆鬆筋。短短十數分鐘便夠大家好好充電,接續又重回崗位繼續幹活。看到這情景總叫我莫名感動。我們堪稱精靈一派,只懂每天拼命衝,心靈繃緊需暫停喘息,我們卻常忽略掉,
3 min read
(二十三) 橫衝直撞遇大佬

(二十三) 橫衝直撞遇大佬

印度婚宴有多盛大豪華,莫非見識過也難以想像。來到婚宴當日,先由多部馬車開路,緊隨著的樂隊轟天奏樂,帶動著數百來賓於街上鼓掌跳舞,浩浩蕩蕩朝婚禮會場邁進。於人潮中只我倆華人面孔,難怪吸引著大人小孩爭相與我們拍照跳舞,很快我倆便融入如一家人般。我更有幸與新郎共舞,藉此傳遞我真摰祝福,估不到短短路程要花近兩小時才能「跳」進會場。 場內又是另一新奇觀感,祭司審慎地進行著一連串有趣儀式:如父母為新人浴足、以一條金銖繩繫上大白布牽著二人在轉動、新娘拿著椰子,新郎餵她吃莫名的東西等等;接著再經過冗長誦經,新郎才接過新娘,雙方親友逐按流程拍大合照。過了大半天的賓噓熱鬧,各來賓再被引領到大禮堂盡享傳統印度佳餚。我倆逐領著美食於樹蔭下進餐,看著遍地雍容華貴的賓客在晃動,我不禁暗笑:「真多得誤打誤撞住進此鬼客棧,否則怎能遇上有緣人牽引出驚喜連連!」友人總感悟一句:「果真世事無絕對......」 續後印男關心起我們的行程安排,明顯我這回住錯客棧確實叫人憂慮,他老實說:「每地方均有小混混打旅客主意,安全起見,我派司機帶你們觀光吧,免你們又不知晃到哪叫我擔心!」我受寵若驚:「真的嗎?」「我在江湖打滾多年,託賴
4 min read
(二十二) 「陰錯陽差」的漂亮

(二十二) 「陰錯陽差」的漂亮

能與印度大佬結緣,全拜一記「擺烏龍」的住錯客棧所賜。那年跑印度,主要是到神山閉關及接續個多月的印度自由行。出發前我已於網上訂好旅館,打算閉關完一下山,便能不費周章有安身之所。可世事往往出人意表,我預訂A店,可司機卻胡里胡塗把我們送到同一集團的B店,而最弔詭的是我與友人竟毫不察覺。結果有幸給我初嚐「施工中」的房間 ! (這是我癱睡一夜,翌日才恍然大悟的!) 當窗外刺眼陽光探頭進來,友人發愁喃喃道:「這房間好像有點不對勁,你看天花牆角盡是新鮮水泥、床頭櫃的燈箱電線外露、吊扇搖搖欲墜…」她邊說邊開窗,怎料手一動,半邊窗簾布隨即滑落,她登時驚叫:「這是什麼鬼客棧?!」我馬上加入勘察行列:浴室更令人嘩然,幾近每個水龍頭均可環迴旋轉,花洒卻不受控地四面澆水。歸納的結論是「這房間該未營業吧!」友人怒上心頭,馬上更衣跑赴前台與經理對質,我尾隨著;關門時方才看到房號還未被釘上。我倒心底暗笑:自詡縱橫江湖那麼多年,今回著實好玩,老貓燒鬚呢! 經友人唇槍舌劍大半天,經理才勉強承認我們該入住相隔兩巷的另一分店,但亦告爆滿,唯一可補償的便是跟我們換房。最終能安頓於一間有房號的客房,不用親近新鮮水泥,我已滿足
3 min read
(二) 希望

(二) 希望

生活於絕望惶恐的境地,單純率直的小女孩還懂分享手中僅有的萍果。簡單的給予,即使只是一萍果,也叫人看到高尚的心靈品質。 最難能可貴的布施,是給予困境中、煎熬著苦無出路的她/他......看到「希望」! 其實你我手中也有可分享的萍果,當看到他人無助失落時,試著停下趕忙的步伐,你的關愛聆聽、細心開解、坦誠分享;也許讓受傷、失落的她/他......看到「希望」。 100 cm X 100 cm, 布面油畫, 2017
1 min read
(二十一) 我的 「印度大佬」

(二十一) 我的 「印度大佬」

這麼多年朋友們常質疑我為何總愛四出遊走? 「旅遊,叫我看到生命......無限!」於既定旅程中,永遠有突如其來的變化;無常乍現,但只要當下轉念,一切還是有著無限可能。界線屏障摒棄些、心態調好些、胸襟肚量再寬些;所有考驗無非助我不斷脫變與成長。 遊逛中,時刻感到體內細胞在更新、在滋長,每天精神飽滿走到街上,撿拾段段趣事,結交天下豪傑,一顆心時刻雀躍滾動著,於是旅遊漸成了我的 -「活命之泉」。 而途中結識的摯友,往往更刻骨銘心。正如今回之分享 – 我的印度大佬 。多年前遊印時一見如故,自此我倆如兄妹般緊繫著。某年回港,他便出差到香港轉機,全為與我小聚片刻,蠻有意思吧! 這印兄,乃虔誠印度教徒,白手興家打造一風靡全印的牛仔褲品牌。可簡樸的他,怎看也不像什麼大商家;任你到尖沙咀繞一圈,盡可撈獲數十名類同版本。但言談間,卻見其睿智與慈悲。故我篤定上天之巧妙安排,只因要我從這哥兒身上學懂更多。 猶記得那年聚首時他興沖沖分享:「妹,你猜哥去年生意賺多少? 」我壽頭壽腦般答不來,他逐開估:「一千萬港元!
3 min read
「回家」系列 (一至五)

「回家」系列 (一至五)

神色匆匆的,悠閒自若的,低頭疾走的……你我他趕忙回家,家在哪?沒人不知。什麼街、哪弄巷、何門牌,大家清清楚楚。 可「心靈」的家,在哪?有人在意嗎?你有在找嗎?……找到了嗎? . (一) 冰天雪地,瑟瑟發抖趕回家 (75 x 55 cm, 布面油畫, 2013)(二) 幹活整天,回家吃飯去 (60 x 50 cm, 布面油畫, 2016)(三) 閒走田野間,夕照伴回家 (90 x 45 cm, 布面油畫, 2018)(四) 結伴回家一樂也 (40 x 30 cm,
2 min read
(二十) 今天的我......好嗎?

(二十) 今天的我......好嗎?

當年一記被絕症嚇唬,在高速公路上正奮力馳騁的我,忽爾來個急轉彎,頃刻間我的走向、以至人生迫著要改頭換面。事後不少親們,看我四出旅行,竟越遊越精神抖擻,比起上班時病奄奄的模樣,還要好出多倍。結果,他們開始歸納:「有頑疾?不怕! 去旅遊,玩得開心便能消百病!」  接續,當看過我刊登的「不抗妙法」後,便大聲廣播:「連這世紀絕症、剩半年的,也能逾期活那麼久,原來『不理會』才是最高策略。」 每每側聞這類說法,盡叫我哭笑不得。當我企圖作深入解說,他們卻慣性的從一端奔至另一端:「那麼……即是說,要對抗、要處理之?不應周遊列國尋開心?」「我的意思亦不盡是這樣!」可能真是咀笨詞窮,任我怎剖白,他們更倍感迷茫,最終木訥的我只好承認:無論我怎說也「不對」! 誠然,時間永遠能助說明一切,隨日子流逝,在旁的親們漸漸看到一個「努力生活」的我,大家開始相信…
5 min read
(十九) 留笑聲於人間

(十九) 留笑聲於人間

時移世異,偶爾與知己細味前塵,才驟覺自己真的成長了不少。好友眼中的我曾是多麼的難以馴化。可時至今天,那刁蠻高傲、不可一世的陣式已不復再;無他的,厚厚的生活歷練自然是最佳酵素。過往於職場上,總愛板起臭臉,盛氣凌人,迫得下屬苦不堪言。忽然來個中途停賽,才給自己改過自新的機會。好友直言我最大的脫變便是終日…「笑口常開」。 猶記得一老外好友訪港時曾好奇發問:「你們香港人為何不愛笑?」這刻我才多加注意並四出堪察。噢! 當真,無論走到哪,迎面衝來的人群,不是愁眉深鎖便是滿面戾氣,或是目光呆滯,像上緊發條的機械人,眼內找不到半點光彩。這無奈的發現,反映著都市人已被經年累月的生活壓力磨蝕至體無完膚,張張冷漠如石的面孔上,再難找到輕鬆自若的笑容。我不禁驚訝人人努力為生活鑽營,不是為了快樂開心的嗎? 連簡單一笑也擠不出來,那麼活著為舍呢?? 或許當你跌進死板生活的黑洞久了,確易本末倒置,忘了每天為生活拚搏之目的。唉! 當年的我, 何嘗不是表表者呢? 幸當我面臨時日無多此威嚇時,一大德的諄諄教誨如當頭棒喝:「於剩下的日子,盡量不要留貪瞋痴於人間,要留便留......慈悲、善行、笑聲給這世界吧!
3 min read
(十八) 多得加國楓葉

(十八) 多得加國楓葉

上回論及當我們發脾氣或抱怨時,第一個受害者原來是自己,且這散播毒煙之舉動,污染著整個虛空,令無辜方眾白白遭殃。一切無不從自身做起,對自己的起心動念作好好把關,便成了我每天的功課。但你有否想過:何故我們動輒便與別人起衝突? 二話不合便霹靂啪啦吵個沒完沒了? 這大底歸咎於:原來你我皆要捍衛自己的一套既定標準與自設原則,但可惜大家均按「自我立場」出發,故衡量事物的基準,你我各異;試想想人人皆要「你來配合我」、「你得聽我的」,稍遇阻力落差,便各執己見,一個勢不讓步便容易發展成見諍不斷。故當彼此也暗自奉行「順我則是,逆我則非」此無形守則時,蘊釀成衝突爭拗實在所難免。 不是說小妹於吵架爭拗方面經驗甚豐嗎?! 但自從經前輩提點,我便善用每回衝突落實驗證。當與友人僵持不下且察覺到胸膛堵住一口烏氣時,我逐嘗試跳到對方立場上,轉過頭來看看我力爭的據點,方才發現真的是「觀點與角度」的問題。因此,當我靜心作客觀分析,從對方立場考量及作全面檢視時,才驚覺很多盲點,乃自己偏面取角時所忽略的;再加上習性地愛駕馭、操控他人,故自然擦出不少火花。 回想著我能提前遠離爭拗場面,真要多得加國的楓葉。何解? 每年十月的
3 min read
(十七) 不要亂噴毒煙

(十七) 不要亂噴毒煙

不難發現,近年周遭各地的戾氣確有飊升趨勢,當你勸慰好友們不妨放輕鬆,盡量開懷點,卻往往傳來陣陣悲鳴:「唉! 於現今都市壓力煲內,能不發脾氣,少點嗟怨,於勞累中苟且偷生已算不錯了,還豈敢奢望什麼愜意生活?」嘩! 聽得我渾身寒颼颼,一顆心若長期跌盪於憤怒、沮喪、壓抑等負面情緒中,試問心靈堆滿垃圾,身體不來反抗生病才怪。 誠如年前我短暫回港,同一天內則見識到兩宗吵架實錄。一早上我到銀行換外幣,鄰窗客戶因丁點誤會,則破口大罵近二十分鐘,小職員滿臉無辜地邊賠罪邊苦幹,我驟看到整樓層像被一團黑煙籠罩著,而每人也臉帶死色般同在攤分此毒氣。稍後,鏡頭切至一照相館,長長人龍在店外排隊,我同在靜候。忽爾一顧客懷疑另一人插隊,逐唇槍舌劍,瞬間二人青筋暴綻,面目猙獰地對罵,嚇得在場人士面面相覷;我再次感到被濃濃黑煙所圍困。綜觀兩事例皆屬芝麻小事,可當事人卻在猛力廝殺,心想......值得嗎? 實不相瞞,我可算過來人,年少時的我,號稱「鐵咀銅牙」呢! 一張利咀獨愛吵至對方暈頭轉向。但久而久之,更覺難以駕馭自己那顆暴躁的心,血管內似乎流著烈酒,
3 min read
(十六) 不抗妙法

(十六) 不抗妙法

當走過一段或經歷一些事後,回頭細嚼,往往不難發現,很多事情只是一則發生於你身上的個案而已,是由錯綜複雜的因緣滙聚而成,事件本身實沒「好、壞」之分,全視乎當事人怎去詮釋解拆,這純屬個人的觀點立場與選擇。正如我之罹病,十年前任你找誰來問,無不搖頭輕嘆,總覺蒼天愛造物弄人,但我始終頷首心領,還真多得其不少呢!這絕非賭氣話,而是真的感恩箇中一切。 多年下來,我不斷觀察與反思:為何生活上總像堆滿那麼多的煩惱與痛苦? 既然大家皆知悉生、老、病、死乃人生的必然進程,那知道了應好辦,就好該一切於「意料之內」而沒什麼好憂悲苦惱的,但何故人人面上盡是苦澀無奈的表情?? 幸從自己與周遭朋友的經驗分享中,我逐漸體會到一精要所在:但凡當下我覺得痛苦或難過,全因內心有著很多「抗拒」的心態,對現實有很多的「不想要」、有很多「不接納」的抗衡,於是一直跟境界拉扯,用盡氣力與之對抗,是這樣的「背道而馳」才叫人身心疲憊,且苦上加苦。 嗯,有一案例可借鏡,
4 min read
(十五) 從「無常」來到「苦」

(十五) 從「無常」來到「苦」

一天安坐於圖書館二樓的落地玻璃窗旁,專心一置地「發呆」,這一直是我嚮往的私人獨處時空,因可暫時拋卻所有世俗事務,把心帶回寂靜閒恬的當下。每每放眼眺望無邊無際的虛空,頓感「回家」般溫暖! 而那天莫名其妙的風雲色變,像是前來敲醒我,倒更像借我手傳遞些要旨似的! 那天看著窗外,於半小時內,時而飄雪,時而放晴;當看到驕陽從濃厚雲霧探頭而出,高興終能一掃灰沉頹勢時,轉瞬間忽爾黑雲蓋頂,隔著厚重玻璃窗也能聽到天際轟隆作響,密集式的幾陣暴雨一瀉而下。下著下著,忽覺拍打著玻璃的勁道有增無減,原來雨點不夠聲勢,來個冰雹才叫震撼。六月還有著冰雹這壯觀場面,真的一反常態,但天宮嘛,誰敢質疑?可沒多久艷陽竟於飄雪襯托下再隅歸來。此刻我心頭頓覺寬慰,一切盡展天地頃刻萬變這真諦,而當中我們究竟可執著什麼、抓緊什麼?? 道理我懂呀,可要實踐開來,還需多番磨練,就近日經受的考驗:一友人忽爾往生、癌患摯友情況反覆、多處時局不穩、民亂四起、天災頻頻……接連的種種,令人像被沉重氛圍團團堵住。幸來到我心愛窗前,「風雲變色」衝來為我補課:「無常」
3 min read
(十四) 木棉的智慧

(十四) 木棉的智慧

最近與一好友聚首,她是我以往職場上的拍檔,剛巧近日跳槽至新公司,我當然忙不迭祝賀她。但見她一臉倦容,愁眉不展,言談間盡露不適應新人事與種種壓力。這不難理解,位高權重,且新環境新挑戰無不一一在考驗,我只好積極鼓勵她。她忽爾起疑:「認識你多年,老實說,你真的適應加國嗎?? 我不少移民朋友,不消數年便哭著回航,你當真鍾愛目前的生活?? 你何時要再戰江湖,我定力撐你呀!」看她一臉關注,確感激好友那仗義之情。 嘩!莫非她提問,我幾近忘了來多倫多已逾十載,果真時光飛逝。坦白說,當年一下子要移民,只因香港物價超高,我已非上班戰鬥族群,光在原地消費怕撐不住多久,且想換一新環境,休養生息;加上男友乃加國公民,這一切堆疊起來,便順理成章移民去。至於適應與否?? 哈哈……我常開玩笑解說:幸我屬「水」,故倒進任何器皿皆能順應之! 這亦是我時刻勉勵自己的箴言。 面對陌生環境,開初自然格格不入,像要獨個兒鑽進他人家似的,總覺老外狐疑眼神在質問:「異族跑來我國幹什? 」簡單如買雜貨、掉垃圾、
4 min read
(十三) 成功是什麼?

(十三) 成功是什麼?

上回跟大家分享過我這選「加」棄「減」的心念程式,於我而言,的確無往而不利。簡單一算,我大概多賺了四千多天呢,想想已不禁竊竊自喜。亦正因我決意走這加法攻略,誠如口袋空空的窮小子,對賺回來的每一分文必特別愛惜,將每一天拱於手心細意呵護;相對於一些滿以為有無限光陰可揮霍的富家子,莫說一天一季甚或一生,則讓之任意流走而不以為然。故當你採取哪個陣式出發,沿途感受與收穫將大相逕庭。 坦白說,如今的我與十年前相比,基本上是判若兩人,因我現已調校至以「一天」為單位,看事物的角度與觀感自當截然不同。現偶爾看到些朋友,為生活上的瑣事煩心惱火、或與他人有所爭拗而終日愁眉深鎖、又或硬要搬演些陳年舊怨來刺痛自己,我總覺感慨萬千,因像瞥見一「過往」的自己。我何嘗不曾是這類剛烈一族? 當年同樣只懂繞著些人我是非不斷自我燃燒,把珍貴一天、平靜心境白白賠上仍覺理所當然。現一切重覆捲入眼簾,當然體會到寶貴一天在咆哮抱怨中錯耗掉,是何等不智! 真的當一路走來,無不了然於心。故但凡看到好友們埋怨後喘息回氣時,我多會輕言安慰:「我過往也慣常怒髮衝冠,但每當想到...…若我只有一天的命,我還會甘於浪費在抱怨或罵人嗎? 明天或
4 min read
(十二) 「加」或「減」?

(十二) 「加」或「減」?

很久以前,曾看過「一輩子、三萬天」這說法,與好友議論下,不由得拿計算機來按一按,好友驚叫:「嘩! 30,000 /365 = 82 (年),好命的可活到82歲才享有此三萬天呢!」我聽畢她這大發現後,呆呆的,還來不及回應,她則有感而發:「難怪,老媽常慨嘆有得吃便吃好些了, “吃一餐少一餐”,如今光看這數字,確深明這倒數基制,任你是壯年三十,也不過剩一萬多天,人生可真短暫!」 其後我不斷反芻那句:吃一餐少一餐的深層意義。這「買少見少」的觀念,或多或少總帶點負面色彩。猶記得兒時從餅乾罐取出心愛餅乾,感受著那 “嚼一塊少一塊”的惋惜與不捨之情,叫人神傷。自此像洞悉到倒數觀念確有點不智,再加上若以我半年大限來看,當180天放在跟前,更突顯這「減法」的壓迫感。故從那時起我便決意棄「減」選「加」! 當年我強化自己的另一心念便是:能活一天,
3 min read
(十一) 心之法力

(十一) 心之法力

上回分享過法力無邊的「心力」,而於生活上不時有鮮明活例在提示著,只要觸覺敏銳,不難悟到箇中真諦。以下再舉例說明之,保管叫你看清「心」原是一切的幕後主腦。 一天於酒樓門外等位,看到兩長者談笑風生地步出,喋喋不休,忽見一侍應從後趕上:「張伯,你忘了拿拐杖呀!走那麼快,差點追不上你!」張伯回頭道謝,身旁長者卻笑問:「老張,你完全跟得上我步伐,沒拐杖你也不為意,那你真需要它嗎?」張伯像是被問倒了!這有趣剪影誘發我不斷思考:我們會否易被固有框框套住,漸麻木地被標籤化而不自覺? 健步如飛的張伯,像從沒想過棄用拐杖,更漠視任何可逆轉之機會,那是否固步自封呢?  無獨有偶,早前聽到一項研究,極發人深省。 美國有一抑鬱症療養院,平日病人均參與各項活動,情緒穩定,發病率甚低。但每逢周六家屬來探望後,病人卻陸續發病,這怪現象引起局方關注,後成立專案小組研究,並於聊天室安裝閉路電視,以作深入觀察。經半年研究得出之結論,滑稽得來且別具意思。當健談男生,聽到慈母問 “你怎麼了,情緒穩定嗎?
3 min read
(十) 我不是病人

(十) 我不是病人

「萬物唯心造」,多年下來,我確切體會心強自能抵禦一切。然而於紛亂不休的外境干預下,要時刻緊守這「心強」境界,絕非易事,故恰當訓練著實少不了。正如想手臂結實? 多舉舉啞鈴吧! 那麼想心強,自然要落力鍛鍊。當年我的心靈錦囊則以「大字報」形式寫下:第一規條:我只用心活當天。第二規條:為當天儲備正能量。 (附註:清早起來一大笑,早午晚各笑三次,日間長保微笑,視情況酌量調校。);隨即將之貼於房間當眼處,時刻警醒自己。如是這潛移默化,當任何壞思緒、負能量閃過之際,便登時被眼底的大字報心法降服,故正能量得以持續高企。 記得當時不少讀者亦仿傚,更紛紛傳來奏效之喜訊。而另一個我的強心絕招便是緊記…「我不是病人 」。當我決定要遊走千里那刻起,我跟自己說:「我是體健身強的,雖偶爾頭痛,這不礙事,心強自能對治之!」我絕不容慣性地以病人自稱,不要看輕這「病」字的陰影,其負能量足以令你一蹶不振。我仍能走能跳、能笑能叫,為何硬要把自己歸納到病人界別?
3 min read
(九) 塞翁失馬

(九) 塞翁失馬

到現在仍不時有好友提問:「你對重病有何看法? 會否覺這頑疾令你失去很多?」「沒有呀,我真的很感恩、很慶幸,沒這際遇,我相信反會白白浪費這生。而『病』? 好事呀,若你能提前看懂它是來發警報,它原是一片好心呢,我們應朝它叩頭言謝才對!」好友聽畢,滿臉問號,我大概興奮過頭,還是得詳細解說。 坦白說,至今我仍視任何疾病也是前來「敲門」的,其用意只想盡快通知主人身體出了狀況,要多加注意與好好保養。試想想,若老天要取我的賤命,隨時一宗街頭意外或我慣性一暈,便可立令歸西,何需弄這弄那。這無非暗示著仍送我機會糾正過來。這是我徹底檢視自身後得出的重要啟悟。為了力挽狂欄,我誓要改革自身。 這改革,包括「身」與「心」。「身」方面,過往簡直是長期糟蹋自己:食無定時、主食盡是垃圾食物;休息永遠欠奉、東奔西跑、趕工時更可連夜不睡;捱病了便胡亂吞幾堆成藥。故當被迫停航時,定下細看連自己也嘩然,得馬上修正。
3 min read